中国水污染治理投入巨大 水十条所需资金从何来
4月16日,国务院正式发布《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》(简称“水十条”)。这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水污染防治工作的行动指南。
行动计划提出,到2020年,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,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,饮用水保障水平持续提高,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,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,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,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。到2030年,力争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,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。到本世纪中叶,生态环境质量改善,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。
根据预估,“水十条”通过治污投资力度,大幅提高污染治理科技、环保装备研制和产业化水平等措施,将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.9万亿,其中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约1.4万亿,使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实施《水十条》资金需求大,钱从哪里来?据环保部消息,《水十条》资金来源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。在积极发挥规范和作用的同时,必须用好税收、价格、补偿、奖励等手段。
税收方面,健全税收政策,引导生产消费行为。《水十条》关注环境保护税、资源税、消费税等税种的调节作用。提出对国内企业为生产支持发展的大型环保设备,必需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,免征关税。加快推进环保税立法、资源税改革等工作。研究将部分高耗能、高污染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。
其次,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程度和环境费用的价格与收费政策,也是筹集治污资金的重要手段。设立阶梯水价、提高污水费征收标准,成为价格收费政策的重要内容。《水十条》要求,分期推进水资源价格改革,涵盖居民、非居民以及农业用水等领域;因地制宜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,如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高于地表水、超采地区征收标准应高于非超采地区;修订城镇污水处理费、排污费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,合理提高征收标准,做到应收尽收。
再次,建立激励机制,树立行业标杆。现有环境保护制度重视企业达标排放,缺少激励企业深化治污的政策机制,不利于进一步减低污染物排放水平。《水十条》创新性地提出,健全节水环保,鼓励支持节能减排先进企业及工业集聚区的用水效率、排污强度等达到更高标准,支持开展清洁生产、节水治污等示范工作。
实施生态补偿,解决跨界污染。生态补偿是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的一种补偿,补偿其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的贡献。我国流域生态补偿主要通过专项资金、异地开发、水权交易等模式实现。《水十条》提出实施跨界水环境补偿,探索采取横向资金补助、对口援助、产业转移等方式,建立跨界水环境补偿机制并开展试点示范。
《水十条》投资需求主要集中在环境综合整治、节水、工业污染防治、城镇生活污染治理、污水再生利用、农业农村污染防治、船舶港口污染控制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领域,需要前瞻谋划,打好三大融资战役。
战役一:金融与环保融合。当前,环境金融对环保工作助力不够,金融与环保融合不足,重要原因是排污企业和环保企业抵押担保手段缺乏,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,不愿进入环保领域。《水十条》提出,积极推动设立融资担保基金,推广股权、项目收益权、特许经营权、排污权等质押融资担保,将推进环保设备融资租赁业务,减少金融资本进入环保领域的融资担保障碍,撬动金融资本投入环保事业。
战役二:开发经营权益捆绑。《水十条》提出,采取授予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,鼓励社会资本对环保投入。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、湖滨河滨缓冲带建设、河流生态等项目公益性强,难以产生直接经济收益。要撬动社会资本进入这些领域,必须让其有利可图,如通过与周边土地开发、林下经济、生态养殖、生态旅游等经营性较强的项目组合开发,即可创新捆绑经营模式,引导社会资本投入。
战役三:环境绩效合同服务。《水十条》提出,采取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,鼓励社会资本水环境保护投入,促进多元融资。市场主体以合同方式,向提供环境综合服务,并以环境效guo为基础收取服务费,有利于建立基于绩效的环保支出方式,提高环境公共服务水平。此外,还可以通过分期支付方式,财政一次性支出压力。
行动计划提出,到2020年,水环境质量得到阶段性改善,污染严重水体较大幅度减少,饮用水保障水平持续提高,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,地下水污染加剧趋势得到初步遏制,近岸海域环境质量稳中趋好,京津冀、长三角、珠三角等区域水生态环境状况有所好转。到2030年,力争水环境质量总体改善,水生态系统功能初步恢复。到本世纪中叶,生态环境质量改善,生态系统实现良性循环。
根据预估,“水十条”通过治污投资力度,大幅提高污染治理科技、环保装备研制和产业化水平等措施,将带动环保产业新增产值约1.9万亿,其中直接购买环保产业产品和服务约1.4万亿,使环保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。
实施《水十条》资金需求大,钱从哪里来?据环保部消息,《水十条》资金来源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。在积极发挥规范和作用的同时,必须用好税收、价格、补偿、奖励等手段。
税收方面,健全税收政策,引导生产消费行为。《水十条》关注环境保护税、资源税、消费税等税种的调节作用。提出对国内企业为生产支持发展的大型环保设备,必需进口的关键零部件及原材料,免征关税。加快推进环保税立法、资源税改革等工作。研究将部分高耗能、高污染产品纳入消费税征收范围。
其次,建立能够反映资源程度和环境费用的价格与收费政策,也是筹集治污资金的重要手段。设立阶梯水价、提高污水费征收标准,成为价格收费政策的重要内容。《水十条》要求,分期推进水资源价格改革,涵盖居民、非居民以及农业用水等领域;因地制宜制定水资源费征收标准,如地下水水资源费征收标准应高于地表水、超采地区征收标准应高于非超采地区;修订城镇污水处理费、排污费、水资源费征收管理办法,合理提高征收标准,做到应收尽收。
再次,建立激励机制,树立行业标杆。现有环境保护制度重视企业达标排放,缺少激励企业深化治污的政策机制,不利于进一步减低污染物排放水平。《水十条》创新性地提出,健全节水环保,鼓励支持节能减排先进企业及工业集聚区的用水效率、排污强度等达到更高标准,支持开展清洁生产、节水治污等示范工作。
实施生态补偿,解决跨界污染。生态补偿是受益地区对生态保护地区的一种补偿,补偿其为保护生态环境做出的贡献。我国流域生态补偿主要通过专项资金、异地开发、水权交易等模式实现。《水十条》提出实施跨界水环境补偿,探索采取横向资金补助、对口援助、产业转移等方式,建立跨界水环境补偿机制并开展试点示范。
《水十条》投资需求主要集中在环境综合整治、节水、工业污染防治、城镇生活污染治理、污水再生利用、农业农村污染防治、船舶港口污染控制、环境监管能力建设等领域,需要前瞻谋划,打好三大融资战役。
战役一:金融与环保融合。当前,环境金融对环保工作助力不够,金融与环保融合不足,重要原因是排污企业和环保企业抵押担保手段缺乏,金融机构出于风险考虑,不愿进入环保领域。《水十条》提出,积极推动设立融资担保基金,推广股权、项目收益权、特许经营权、排污权等质押融资担保,将推进环保设备融资租赁业务,减少金融资本进入环保领域的融资担保障碍,撬动金融资本投入环保事业。
战役二:开发经营权益捆绑。《水十条》提出,采取授予开发经营权益等方式,鼓励社会资本对环保投入。水源地环境综合整治、湖滨河滨缓冲带建设、河流生态等项目公益性强,难以产生直接经济收益。要撬动社会资本进入这些领域,必须让其有利可图,如通过与周边土地开发、林下经济、生态养殖、生态旅游等经营性较强的项目组合开发,即可创新捆绑经营模式,引导社会资本投入。
战役三:环境绩效合同服务。《水十条》提出,采取环境绩效合同服务等方式,鼓励社会资本水环境保护投入,促进多元融资。市场主体以合同方式,向提供环境综合服务,并以环境效guo为基础收取服务费,有利于建立基于绩效的环保支出方式,提高环境公共服务水平。此外,还可以通过分期支付方式,财政一次性支出压力。
- 上一篇:安装电磁阀箱的成本优势 2017/1/16
- 下一篇:电磁阀知识 2017/1/16